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圣诞节机遇之技术交流(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小乐举起酒杯和阿西姆碰了一下杯,喝下一口酒之后,才继续说道:“阿西姆先生,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说,尤其是对于公司忠心耿耿的你,知道太多了,对于我们的友谊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要知道据我的老师交给我的知识,我知道你们的电喷技术仅仅只是一个基础,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终于学会了爬行一样。”

    “你的老师?”阿西姆问道。

    “是的,是一个和你同样国籍的犹太籍的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他教给了我很多知识。”杨小乐面现沉痛的表情道。“可是,这个国家给了他太多的伤痛的记忆,临到终了。。。。。”

    阿西姆一下子就沉默了,他知道二战时候,这个国家对这些犹太人做了些什么,也无话可说、无言以对!

    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

    希-特-勒对犹太人特有的种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态心理的一种特殊反映。导致希-特-勒严重病态心理的“菌种”来自历史成见和宗教情结,恰好这些又得到了当时德国社会环境的孕育。

    确切地说,希*特*勒的严重病态心理与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疯狂病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疯狂的病态心理正是历史成见、宗教情结和现实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剂;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疯狂病态的心理推向了极端,从而引发了那场人类历史的大悲剧。

    沉默了良久,阿西姆的思绪像似飞向了远方,最终叹了口气道:“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需要时刻谨记,不要再让历史的错误再次发生。。。。。。”

    “是的,阿西姆先生,过去的历史需要谨记,但是美好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需要珍惜就好了。”杨小乐说道。“但是,像你这样的技术专家,退休以后就这么呆在家里,会不会太浪费你的才华了啊?”

    “像我这样的老头,在西德有太多了。”阿西姆很快就从不应该的情绪里脱离出来,微笑着对杨小乐说道。“我们为企业贡献了大半生青春和年华,临老了,也该歇息了。”

    “可是,你不会是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吗?”杨小乐好奇地问道。“研发属于你自己的发动机这个梦想,你还没有实现啊?”

    “梦想的实现难道不需要代价吗?”阿西姆笑道。“我们已经过了热血和冲动的年纪了,那庞大的研发资金可不是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头能吃得消的?”

    “你们?”杨小乐不确定地问道,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是的,我们。”阿西姆说道。“住在这附近的那些老家伙都有这样类似的梦想,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去不远处的酒吧去喝几杯,在那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每天所思考的一些技术问题,我们不也在口头上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人多吗?”杨小乐像抓住了什么重点,连忙问道。

    “很多,大约有20多个。”阿西姆回答道。“都是和我年纪差不多的老头,整天没什么事情,只有晚上酒吧的聚会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杨小乐前世浏览网页,大概知道欧洲的这些人,退休之后都很孤独,而酒吧就成为了这些老人慰藉寂寞心灵的场所,甚至在德国的一些酒吧,还有存放这些顾客专用酒杯的储物柜,只有当这个人再也不能踏进酒吧以后,这个位置才会被新来的人占据。

    于是,杨小乐用热切地目光看着阿西姆,尽量放缓语气,慢慢地说道:“阿西姆先生,如果,我是说如果,有这么一家公司愿意花钱,成立一家公司,请这些技术专家来工作,你觉得有可能吗?”

    “杨,我为你的想法感到惊讶和不解。”阿西姆感到十分意外,问道。“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想要雇佣我们这些老家伙。”

    看着阿西姆那褶褶生辉的目光,杨小乐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过的关于德国的两则小故事,这个两个故事从侧面证明了德国人做企业的成功之处。

    第一个故事讲述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