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示弱,再次开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臣愿意率领大清国的勇士,迎战江宁营的进攻,若是不能够取得胜利,臣甘愿接受任何的惩罚。”
大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皇太极的神色很不好看了。
这么多年过去,阿济格依旧不改脾气,本来就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就知道打打杀杀,按说遭受到的教训够多了,而且这个阿济格,还有支持多尔衮的强烈倾向,对于豪格出任皇太子,一直都是有些不服气的。
与江宁营的对峙之中,第一次遭遇到惨败的,就是这个阿济格,当时还是崇德元年,大清国刚刚成立的时候。
但阿济格的背后,是有着很多人支持的,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是这样的看法,都认为直接与江宁营交战,不一定会失败,说不定能够获得意外的胜利,巩固大清国在辽东的形势,这也是皇太极与豪格所忌讳的事情。
年纪大了,皇太极的心态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海兰珠病逝之后,这么多年过去,皇太极渐渐感觉到衰老,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了,以往的那种雄心壮志,也出现衰退的迹象,重点想到的,就是平静的过日子,期盼大清国也能够平静安稳。
大清国内,明显存在两股力量,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以济尔哈朗为代表,认为大晋朝廷强大,不能够与之正面抗衡,必须要谈判,争取到生存空间,另外的一种认识,以阿济格为代表,认为必须与江宁营死战,从厮杀之中取得生存的权力。
皇太极居中协调,尽量想着能够稳住所有满人权贵的心。
但这种稳定,不可能有实际的效果,皇太极也需要做出来明确的选择,到底是支持哪一种意见。
其实皇太极与豪格之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皇太极赞成济尔哈朗的意见,豪格从总体上说,也是赞成济尔哈朗的意见,但豪格认为,还是需要展开厮杀,接下来才决定是不是与大晋朝廷进行谈判,豪格的这种心态,其实还是想着能够与江宁营厮杀,万一在厮杀的过程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那个时候谈判,手里也就有筹码了。
这就令皇太极犹豫了,想着能够谈判,但这种因为大晋朝廷发动进攻,就表示软弱的谈判,是不是会取得预料之中的效果。
但皇太极的见识的确不一般,他很清楚,豪格的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一旦与大晋朝廷开战,就没有谈判的机会了,万一战斗失败了,大清国面临的就是覆灭的命运,大晋朝廷绝不会接受谈判的要求,皇太极理解苏天成。
所以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殿里面安静的时间不长,皇太极很快开口了。
“朕很清楚,满人之中,有不少人想着厮杀,甚至想着击败江宁营,朕承认,或许在交战的过程之中,偶尔的胜利是有可能的,但我大清国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吗,有谁敢于站出来,拍着胸脯说能够打败大晋朝廷,甚至能够入主中原,朕不需要那种没有头脑的表态,朕需要你拿出来实实在在的作战部署,让朕能够看到希望,看到你是如何的彻底击败大晋朝廷,彻底击败江宁营的。”
“这么多年以来,郑亲王我大清国殚精竭虑,做出来的贡献有目共睹,若说郑亲王都是袒护大晋朝廷,那朕就无人可信了。”
“朕曾经犹豫过,是不是与大晋朝廷交战,是不是展现我大清国的强硬,但展现强硬是需要资本的,需要实力的,如今朕有这等的实力吗。”
“就是沈阳这个地方,朝廷一再禁止大晋朝廷的纸币进入,可这种禁止有作用吗,谁还能够看见铜板,还有多少的金银珠宝,就连你们中间有些人,不也将金银珠宝存进大晋朝廷的银行里面去了吗,都是这等的局面了,还做着美梦,以为能够彻底的击垮大晋朝廷。”
“朕早就说过,苏天成和江宁营是我大清国最大的对手,更是最大的敌人,朕甚至说过,我大清国最终有可能亡于苏天成的手中,可你们之中好多人不相信,朕希望你们好好回去想想,我大清国的出路究竟在什么地方。”
“朕已经做出来决定了,与大晋朝廷谈判,这次谈判的难度是巨大的,但就是难度巨大,也要去谈判,朕决定让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全权代表,代表朝廷与大晋谈判,该让步的地方做出来让步,该接受的条件接收,目的就是一个,保住我大清国。”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