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也开始注意到了李宏信的存在,纷纷和他拉拢关系。
谁都知道。南洋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这块蛋糕的庞大,是现在的明国人,暂时还无法全部消化的。南洋本身的海上贸易,就是非常繁密的,估计有几百个商家或者是商团参与。换言之,就是一个李宏信,是根本无法吞下全部的蛋糕的,其他人还有大把的机会。只要你能够参与其中,一定可以获得丰厚到难以想象的利润。
但是,南洋的这块蛋糕。诱人是诱人了,却是不太好下手。南洋有很多地方都掌握在西洋人的手里,他们的武力还是很强大的。他们有庞大的舰队,有数量众多的火枪手。目前的明国,除了白衣军,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对付他们。因此,插手南洋地区的唯一希望,就是白衣军。只有得到白衣军的允许,才能品尝蛋糕的美味。
如果白衣军可以将整个南洋地区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那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么一个大蛋糕。全部落在白衣军的手里,肯定是需要有人来分享的。南明朝廷的那些官僚,就想分享这个大蛋糕。他们真的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如果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下一次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两位大人,最新一期的报纸来了。”忽然间,有人蹑手蹑脚的进来,将两份报纸恭恭敬敬的,轻轻的放在**星和叶向高的面前,又转身悄悄的离开了。
叶向高和**星就低头翻阅报纸。
报纸,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新鲜新奇的事物。
除了作为穿越者的徐兴夏,估计没有别人懂得如何发行报纸了。
其实,以当时的造纸技术。还有活字印刷技术,要发行一些简单的报纸,其实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当时有一些塘报、邪抄之类的,就和后世的报纸。有一些相近,只是能接触到的人群很小。塘报、邪抄之类的,在当时,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接触到。普通百姓听到的,都是不知道辗转了多少手的小道消息了。
徐兴夏要做的,其实就是让普通的百姓,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最原始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资料。而发行报纸。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快捷。成本也最低的办法。报纸传达的信息量大,保存的时间长,可以让人慢慢的研究咀嚼。
当然,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技术,大批量发行报纸的成本还是有点高,想要依靠发行报纸获利,自负盈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这方面,徐兴夏也没有好办法解决。那个时候,还没有广告的概念呢。因此,白衣军的报纸,都是贴钱发行的。
白衣军的报纸,是面向所有人发行的。公开的售价,是一个铜币一份。在当时,一个铜币能买一个馒头,一般的人家,估计是不舍得出钱购买报纸的。不过,对于一般的人家而言,偶尔买一份报纸看看,又或者是三五个家庭,轮流买报纸看看。又或者是某个地方的人,集资买报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泰昌元年正月初一开始,白衣军正式向全国发行报纸。报纸的名字,就叫做《白衣军要闻》。报纸的名称,乃是朱以蓝题写的。她的毛笔书法,是很有造诣的。报纸的发行地,不是在宁夏城,而是在西安府。西安府的位置得天独厚,从这里发出的报纸,可以较快的到达全国各地,较好的保持信息的新鲜性。
最开始的时候,《白衣军要闻》是每十天发行一份。后来,改成每五天发行一份。后来,改成每三天一份。报纸的页数,也从原来的仅仅一页,逐渐的增加。现在,每份报纸采用的都是后世的A3纸大小,正反面印刷,总共是五张A3纸。如果遇到有比较多的信息量,还会临时增加纸张的数量。最多的时候,曾经有八张。
报纸的内容,主要是白衣军的各种动态,包括军事上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科技上的。反正,只要是涉及到白衣军的,都有可能被登上报纸。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宣传。有时候,也会有徐兴夏亲自写的一些文章。他的文章内容,很多时候,都是阐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民众的眼界之类的。
白衣军发行的报纸,乃是各地民众了解白衣军最新动态的最好消息。因为有了白衣军的报纸,普通的老百姓,终于是有希望直接的接触到最上层的第一手消息了。他们再也不需要依靠通过小道消息来判断天下大事了。别人想要蒙骗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了。
一些能够**看懂报纸的人,都成了大家敬仰的对象。毕竟,只有他们,才能看得懂报纸啊!而这些人也往往成了茶馆、酒肆等地方的免费吃喝对象。有他们来解释白衣军的报纸,民众们的消费热情也高,各位老板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当做没看到了。
自从报纸发行以后,送小孩上学的人,顿时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面前放着一份报纸,上面就有徐兴夏亲笔书写的文章,可是,你却看不懂,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你说,这是多么郁闷的心情?自己看不懂,下一代可千万不能也看不懂了。
普通的百姓除了关心白衣军的军事行动之外,最关心的,大概就是有关的科学技术了,还有就是徐兴夏亲笔书写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章。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居然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的。
事实上,每份白衣军要闻,最受欢迎的,就是军事和科技两大板块。前者,是普通大众喜欢。后者,则是某些有眼光的人喜欢。在同一份报纸上,能够做到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徐兴夏也觉得意外,估计是瞎猫撞到死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