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祭司在城中聚集众民,高声宣布:“老夫此番伯利恒之行。一路之上,遇到不少非利士的游击骑兵。我料他们必是在调动大队军兵,欲犯我国境。本座已飞鸽传书,通报扫罗王,在以拉谷集结重兵。即时就要有一场大战!我想这伯利恒城中,必有不少大能勇士,可前往投军效力。建功立业,救我百姓脱离水火!”
众人闻言,纷纷交头接耳——提到非利士,地土狭小,国境疆域还不及本国的一个支派。以色列无论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远远高出其许多,却一直无法将非利士人一举痛歼,以致这一族类成为心腹之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一个治国明君,可将十二支派团结一心,万人如同一人,共御外侮。这次大祭司振臂高呼,不少好勇斗狠之人立即响应,要随他前线出征。以期荡平敌寇,获取长久太平。
山默尔点齐自愿出战的人马,共有二百人。耶西的长子、次子皆在其列。大卫年纪尚幼,父亲令他在家放羊,不得上阵。
——****——
以色列国君:扫罗接到山默尔的信鸽讯息,立即传令元帅阿布内,点兵二十万。进驻以拉谷,连营数十里,声势浩大。
非利士与犹大地的西南边陲,拥有共同边界,长达数十里——以色列南部多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亚杜兰山与东南面的基利波山,是两国天然的分界线。非利士人往常出兵不是经由以拉谷,就是从利乏音谷斜出,兵锋直指以国重镇希伯仑或伯利恒。
这次不出山默尔所料,非利士大军果然举兵犯境。先锋官歌利亚率一万轻骑,势如破竹,一马平川,直抵以拉谷。看到以军大队已到,连营延绵不见尽头,不敢轻动。只得安营扎寨,等待后援。
扫罗王正在中军大帐内,与众将商讨对故之策,听闻非利士前军已在对面伐木落石、挖沟结寨,忙问计诸将:“敌军前锋已到,我方该当如何应对?”
“儿臣以为,应当出兵聚而歼之!”王的长子乔那丹英武果敢,极力主战。
“末将以为敌军一路到此,连战连捷、士气正盛。况且大部兵马不久即到。我军不宜轻动,严守各处隘口,静待良机为上。”阿布内元帅老成持重,极力主守。
“我看不然!敌军轻骑到此,未逢对手,已成骄兵!劳师远征,就算再是精锐,星夜兼程到此,必然已成强弩之末!趁其立足未稳,以数倍之兵,必能围而歼之。提振我军士气,随后大战才有胜算。”乔那丹依然坚持出战。
“王子所言极是!但敌军主将歌利亚骁勇善战,无人能摄其锋。而且善会用兵,扎营在高地。我军仰攻,定难速胜。那时非利士军后援一到,势必又是混战一场,无功而返,徒然调动兵马……”阿布内仍是力主防御。
“两位随我统兵多年,大小战阵经历无数。适才所言都甚合兵法。!”见二人争持不下,扫罗王说道:“依本王之见……”
他话未说完,突然帐外探马来报:“启禀我主我王,非利士大将歌利亚营外叫阵!放言——如果单打独斗,我军有人能胜他。非利士国便从此退兵,永不犯境!”
“这厮无礼!胆敢欺我国中无人!”扫罗王大怒。众将也尽皆激愤,顶盔贯甲,各取兵刃,翻身上马,随王出到营外。
元帅阿布内领精兵五千,在营门外排开阵势,强弓硬弩射住阵脚。扫罗王与众将看那歌利亚,身材魁伟,站在地上比常人乘马还高出一头。倒拖一根镔铁长枪,枪杆足有碗口粗细;背负两枝铜戟。一脸横肉,颏下一抹黑须,好似一把钢针。
以军众将见其人如此声势,犹如天神下界,胆气不足者,心中已起怯意。乔那丹对扫罗王说道:“启禀父帅,儿臣以为我军可在此大造声势,与这厮正面周旋。命一上将率两万精骑抄其后路,令他腹背受敌,无暇分身,那时敌军分兵迎敌,必定首尾无法相顾。谅这巨人再勇猛,双拳也难敌四手。”
“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