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在宋朝,人们讲究走路时鞋不漏裙边,而这些吊在膝盖以下的玉佩玉环就是用来压裙角的,不让裙纱扬的太高,而就是因为这些玉佩玉环的存在,所以当时的宋人走路都不会走的很快,而越是高贵的人越是用这种小碎步来走路,最后就成为了当时的时尚。而那时的倭人华族的走路方式就是学习当时的宋人,后来的日本艺妓的走路方式则学的就是日本的华族。而倭人们如何在华夏学习的我后面再表。
其实,在宋朝,不单单是女人们这么走小碎步,其实男人也走,特别是那些在朝廷中任职的官员们。而且,这些官员们有着另一种压裙角的物事,那就是皇帝赐给臣子作为进出皇宫的凭证的金银小鱼和印绶。这些物事多半是放在锦囊里防灰尘随后吊在身上压裙角了,所以才会有了戏文里所说的“金鱼袋”、“银鱼袋”、“金授袋”、银绶袋。
此时,那姑娘正迈脚入门,脚下一双美丽的绣鞋,这绣鞋叫做“错到底”是一种弓鞋,什么是弓鞋,其实,他是一种只在出嫁时才穿的修鞋,特点是纤细。
再送一代,女孩子都缠脚,不过,千万别把宋朝的缠脚和明末清朝的缠脚混为一谈,那是两码事。
在宋一代,女孩子缠脚其实就是为了穿弓鞋的那一天。是把自己的脚裹得纤直,而不会像明清的裹脚裹得弓弯,因为弓鞋的模样其实和现在女孩子们经常穿的高跟鞋差不多,都是脚越纤细越美。
而弓鞋这个物事宋朝人也不会长穿,这个就和办公室里的女孩子不会穿着高跟鞋去旅行一个道理。
我望着那个进了门的女子无限感慨,果然嫁人的女子最美,有诗云,嫁得夫家二八娘,白角冠儿皂盖头。熟白薄纱清裆裤,白绢衬衣黄纱裙。粉缎抹胸短背子。一抹真红罗裹肚。
一首诗寥寥几字将这嫁娘的风采描写的栩栩如生,此时再拿现代的那些所谓婚纱嫁裙去比,实在是土鳖气十足。
看完邻居嫁女,自然到了吃饭时间,我被来着进了这个充满喜庆的宅院,在宋时,娶亲和现在一样自然是求个热闹,但是比现在好的是没有那么多的红色炸弹,因为没有随礼的规矩。
在那时,左邻右里是比至亲略低的地位,但是在整个婚礼中却是重要角色,因为嫁来的姑娘在以后的日子免不了要和自家的邻居打交道,所以基本被安排的主席的两侧。
而此时,开席的第一场戏当然就是新娘子给夫婿端上吃食。在宋一代吃饭都是分食制,精致的小菜被放在一个个精致的磁盘中,磁盘再放在漆制的餐盒里,餐盒上绘满了鸟兽图案,精致而古朴。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心一笑,没错,日本人又躺枪了。现在你去久光楼下的日料店,看到那些漂亮的漆制餐盒是不是很漂亮,是的,那就是我们宋一代吃饭的家伙,每家每户都是这么吃饭。可惜,现在的年月里,这已经成为许多去日本旅游时的姑娘们感叹日本人吃饭好优雅的佐证了。算了,不说这些。
继续说说这第一餐,妻子给夫婿端上食盘是有讲究的,有个成语这么说,叫做举案齐眉。
身穿嫁衣的佳人,踱着小碎步来到夫婿的食案身前,随后跪下,将手中的漆盒举至眉间,随后弯腰将漆盒送到夫婿的嘴边。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漆盒完全没有一丝晃动,这时,嫁娘低眉说道“相公,请用”。他的夫婿则同样的弯腰接过,放在案板上。
到这里,是不是大家又要笑了,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日本品尝那些每餐高达几万日元,但又吃不饱的高档日本料理时,你们就会体会一次这时的流程。那些艺妓也是这么给你们端上吃食的,没有任何区别。
有些人感叹,华夏之仪在蛮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做完这一套,宴席当然开始了,宾客们两两而坐,各自面前有个食案,临时请来的丫鬟们则纷纷穿着准嫁衣给众宾客端上吃食,在宋朝,特别是在杭州最受欢迎的食物当然是脍,而在北方一点则是炙,连在一起呢,就是一个成语叫做脍炙人口。
那么什么是脍,什么是炙?我来给大家好好的说说。
脍吗,其实现在的女孩子们都喜欢吃,因为他有一个日文名字叫做撒西米,而粗俗些的说法就叫做生鱼片或者刺身,是的,日本又一次躺着中枪了。
而炙呢,现在的女孩子们在谈恋爱的时候一定没去少吃,因为他有一个日文的名字叫做teppanyaki,有个韩文的名字叫做bulgogi,当然的还有个粗俗些的现代汉语名字叫做铁板烧。是的,日本和韩国又一次躺枪了。
这两个菜其实在宋一代都是寻常人家的菜肴制法,当时在杭州,所有女子都以能做好脍而自豪,而这一次的婚宴请的就是名誉杭州的沈大娘,他的鳝鱼脍和洄鱼脍那可是名满杭州。
有词云,玉鳞熬出香凝软。并刀断处冰丝颤。红缕间堆盘。轻明相映寒。纤柔分劝处。腻滑难停。一洗醉魂清。真成醒酒冰。这首水晶脍就是从侧面描写了当时妇人作脍时的纤细手法。
而辛弃疾更是在他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中这么写道。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宋一代,脍这个食物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吃完了饭,当然是喝茶,城市里的宋人和山村中的乡民喝茶是有区别的,虽然茶还是那些茶,但是规矩却多了不少。因为这时候的宋朝城市人,已经将喝茶发展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巅峰,宋式茶艺。
在宋的民间,为了表示自己喝茶的讲究,甚至发明了斗茶,来展示自己喝茶的记忆。
而此时的婚礼中,也同样如此,食宴过后,夫家请来的茶道高手自然登场,而斗茶的对手则是刚入门的嫁娘,当然,其实嫁娘是不用出场的,因为不是人人都会斗过整个杭州城的茶艺高人的,嫁娘无非就是做一套献于相公,随后则是茶艺大家的表演了。
茶艺的第一步是列具。茶艺大家先手翻飞将各色茶具成列在案板上,包括了茶盅,茶瓶。此时这家的男主人则走了出来,同用跪坐在茶案的对面挑了一套深青范黑的茶具出来。
在宋一代,盏色贵青黑,白瓷反而是最低贱的了。
选出了茶具,穿着粉色罗衣的大家开始炙茶,碾茶,罗茶。而身边的茶壶中,水已经煮至二沸,大家眼明手快的将其中的沸水冲刷起罗列好的茶具。这叫做盏,就是给茶具预热。
冲刷完茶具,大家开始置茶,将茶叶放置在杯中,随后用少许开水调制成膏状。这叫调膏,然后用沸水冲入并用茶先打击茶水,这叫做点击拂。
此时粘稠的茶汤给茶盅镀上了一层色彩斑斓的膜,这就叫汤花,在青黑色的兔毫盏的映衬下,分外的美丽夺目,这就是兔毫盏高贵的地方也是战色贵青黑的由来。
此时这些色白,形美,久而不散的饽沫慢慢的茶汤中飘荡,茶杯则被宾客们一个个传递着观赏着,闻味着,最后传到了一家之主手中品尝最后的味道。
当然,这一点很庆幸,因为对于从未来而来的我来说,一个土鳖是无法接受宋时的茶味的。所以观赏下,闻一闻足以。
斗茶结束,婚宴也算是最后落幕了。回到了住处的我,当然的打算明日去官府走一趟,先是入了籍,顺便也想拜访下此时正在这城里做通判的苏轼,苏大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