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1章 封丘(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郑州以东,国防军第十五集团军驻屯的封丘基地。

    自从三年前露西亚人撤走后,这里迅速成为国防军掌控中原威慑边疆的军事大本营。经过长期建设,封丘基地膨胀成为一座占地上百平方公里,拥有多达三座军用机场,储备了数百万吨军用燃料及弹药、口粮的超级基地。

    封丘基地曾经为第二共和国国防军在**、迪化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又是进攻十里铺西线部队的主要后勤基地。第十五集团军辖下的新六军虽然在兵力上无法与来自南线的第十三集团军相提并论,但这支作风强悍的部队居然率先突入十里铺外围,甚至一度逼近q市郊区,这当中就有封丘基地以及整个集团军不遗余力支持的功劳。

    整个第二共和国的上下官员都明白,互助会的完蛋已进入倒计时。等到整个山东光复后,那帮邪恶的技术恐怖主义者只能向北蹿入西伯利亚荒原,或是向东遁入太平洋,当然这还得看他们是否能在玄武战车群的密集火力中幸存下来。

    配合新六军行动的玄武战车有一个中队,约一百三十余多台的规模。这些重达五百多吨的钢铁巨兽将从封丘至山东一线的公路踩踏得严重变形,为了不影响步兵载具和运输队的通行,第十五集团军指挥部不得不严令它们在行军途中尽量避开公路干线和城镇。

    位于郑州南面的许昌兵工厂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玄武战车,这座兵工厂的前身是许昌市综合机械制造厂。两年前,第十五集团军的工程兵部队开入厂中接管了这座早已空无一人的国营企业,从第二天开始厂区周围竖立的帆布帷幕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没有人知道那些国防军工程兵在里面做什么,从帆布帷幕后传来的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吵得整个许昌市区的民众夜不能寐。三个月后,综合机械制造厂那边再没有任何声音传出来。但某种工程显然仍在继续,不断开出来的土石方自卸车证明了这一点。

    在互助会发动的全球相位风暴轰击中,许昌兵工厂逃过一劫。因为南方兵器工业公司包永春工程师的先见之明,事前添置的反制模块拯救了这座半地下式生产基地内的十二条生产线,让这里能够持续以每天六辆的速度向前线部队提供玄武战车成品。

    直到新六军部队踏入十里铺外围地区之际,许昌兵工厂已经为国防部生产了一千三百台玄武战车。

    厂内的工人技师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他们骄傲地看到,自己制造的钢铁巨兽正在横扫整个东亚地区,即将完成统一祖国的宏伟大业。

    逐步显露在地平线上的未来,正如第二共和国政府郑重许诺的那样充满了曙光。

    只要消灭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邪恶技术恐怖主义者,太平盛世就一定会到来。

    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未来,一个讲求公平和正义的未来。

    封丘基地外的哨塔上,一名国防军哨兵用望远镜观察着从西南方向徐徐靠近的一队玄武战车。

    这应该是来自许昌兵工厂的新一批产品,哨兵已经记不清自己看到过多少台这样的战车由此经过,但他依然警惕地注视着这支尚未完成壳体涂装的车队,时刻做好了发射信号弹报警的准备。

    对于玩忽职守的军人,无论官衔高低,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是共和国主席薛世杰一再三令五申的军纪,这句话甚至被铭刻在广州国防部大楼的前厅墙壁上。

    即使是这位值岗的列兵,也不敢用自己的性命去测试这条军纪的可信度。

    突然间,年轻的哨兵听到了一阵阵像炮声的沉闷巨响从东面远处传来。

    他转过望远镜,搜索着东面的地平线。

    封丘基地里反应也很快,战斗警报的长啸骤然拉响,外线的防御炮塔打开了护罩,各种重型武器的防雨篷布被操作者粗暴地扯下扔在一边,炮兵们骂骂咧咧地掀开了装有相位脉冲炮弹的板条箱。

    一架旋翼式小型无人侦察机像除夕夜的窜天猴一样从基地中拔地而起,随即以极快速度径直升入高空。它很可能会在不久后的相位脉冲对轰中失控坠落,但在毁灭真正降临之前,这东西多少能为自己的主人提供一些宝贵的战场信息。

    哨兵睁大了疲倦的眼睛,仍然没有看到地平线上有任何可疑物体。

    但是,他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些火光,应该是重型武器交火对射的光焰。

    在那个方向上,好像有一支巡逻警戒的玄武战车小队。这火光,估计是这支友军与敌作战的动静。

    只是,什么样的敌人能越过前线新六军的重重阵地,丧心病狂地靠近到封丘基地附近来?

    那些像跳蚤一样的互助会足肢战车?哨兵忍不住摇了摇头。

    屡次实战已经证明,敌人的那些反曲足肢战车尽管灵活敏锐,但在玄武战车面前却不堪一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