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科学家进行研究。
找完整个苏军科研机构,暂时只能凑出三名著名科学家。
又过了一天,赵志敬就拨通戴旭电话,告诉他自己说服了三名科学家过来,都是曾经在苏霍伊设计局和图波列夫设计局呆过的顶尖科学家。
戴旭一听,下巴差点掉地上。才两天时间,就挖来三个顶尖科学家。难道顶尖科学家是他家菜地里的红薯,想挖就挖?
要知道现代各国对于科学家都极其重视,要挖一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绝非易事,幸运的话,五六年能挖成功都算快的。有时甚至二三十年都未必挖得动一个。当年钱学森想要归国,也是历经重重艰难阻碍,五年时间才成功回国。
赵志敬一挖就是三个,而且还拖家带口的把人给挖过来,戴旭怎么想都觉得难以置信:“喂,小赵,我们要的是科学家。你别给我随便抓几个俄国人就给我当做科学家给送过来!”
赵志敬也知道这样做有些惊世骇俗,不过他想到自己身不由己的状态,说不定下一次就会死在现实世界里,所以不由得他不急切:“戴哥,我怎么可能会骗你,你要不信,你可以找几个专家过来验证一下。人家拖家带口的过来投靠我们,你别做的太过分,等下把人给吓跑了,我可不负责!”
戴旭想想也是,只要人家肯来,那都是好事。他想起桂省就有一个认识的老教授,请他过去看看,即使不是顶尖的科学家,只要有几分料,都能吸纳进来帮忙做科研。好吃好喝的供着,并考察一段时间没问题后,就让他帮忙进行更高级的机密研究。
“我知道了,我待会派人过去你那,没问题的就让他们直接去到成都,我也在这。你一起过来吧。”
不到两个小时,那老教授就过来,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个班的士兵,由一个副排长领着过来担当警戒任务。
周围的邻居见到这么一大群士兵围着一个老者过来,还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十分轰动,若不是看见一个个拿着真枪实弹的士兵在警戒,肯定要一窝蜂围上来观看。即使现在也还不少好奇的人探头探脑的望赵志敬的屋里瞧上两眼。
那老教授进屋一看,当即吓了一大跳,忙上去握着中间一位地中海头型的老年科学家的手,用英语说道:“西诺伊夫教授,没想到竟然是你过来了!”现实世界中的西诺伊夫在苏联解体后去了美国。与曾经到过美国的老教授见过面并相互探讨过一些问题。
但红警中的西诺伊夫并没过见过老教授,就算见过也不能承认,这样会泄露赵志敬和诸神游戏的存在。所以西诺伊夫和其他科学家都改名换姓,换了一个存在或不存在的身份:“啊,不好意思,我叫西诺盖夫,我想你认错人了。”
老教授一听认错人,死活不相信,后来经过旁人的提醒,才发现此人虽然长得很像,但貌似年轻十来岁,确实不大可能是同一人:“啊,对不起。看来确实是我认错人了!”
既然不是认识的顶尖科学家,老教授的考核还得继续。跟西诺盖夫先握的手,自然就先从他开始。然而老教授越考校越心惊,此人的回答跟西诺伊夫大半相似。虽然没有西诺伊夫的完善和精通,但看得出完全是一脉相承。绝对是一名顶尖科学家。
(少了去美国之后的十几年的研究经验,此时的西诺伊夫在经验和技术上确实不如去了美国之后)
老教授实在忍不住:“西诺盖夫先生,您是西诺伊夫的亲属或徒弟?你跟他的见解和解答方式几乎完全一致啊!”
“呵呵”西诺盖夫笑道:“我跟西诺伊夫副总设计师在苏伊霍设计局一起共事过一段时间,所以我对他的理论和知识都非常熟悉。”
“哦!怪不得!”老教授对这个解释比较满意,转头考校起另两名科学家。这一考校,老教授更加心惊,这三名科学家虽然达不到最顶尖的水平,但也是处在国际顶尖水平,自己的知识完全不够用,谈到最后,竟然完全是那两人解答起自己提出的问题。
四人谈性越来越浓,往往一个话题谈上一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从早上10点一直聊到下午五点多,若不是四人的岁数都有些大了,长时间聊天都有些乏了,指不定还来一次秉烛夜谈。
得知三名教授都到中国长久定居。老教授非常高兴。吃晚饭的时候,他不知给谁打了个电话,在电话中,徐教授不吝啬的赞扬戴旭和赵志敬工作做得好,前所未有的一次性把三名顶级科学家都挖到华夏来了。
同时他又抱怨相关人员做事不到位,人家三名顶尖科学家放弃祖国的优厚待遇,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心甘情愿的为华夏的科研事业做贡献。
面对如此友好赤诚之心,我们的工作人员没人出面接待也就算了,竟然连安保工作都才安排两个排的士兵,连三名科学家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如何能让安心来华夏工作。
说到最后,徐教授语气严肃:“我建议好好批评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并督促他立即把工作做到位,这么重要的事情,哪里是可以用不知情这三个字来敷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