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末将遵命!”众川将齐齐插手应是,随即展开分头行动。
陈丽华率川军主力南下追击,于姓的川将则率领两个兵团进攻巩城。
按照陈丽华的推断,叛军主力都逃了,偌大的营地都不要了,近在咫尺的巩城也必然是座空城,就算会留有叛军驻守,兵力也绝对不会太多。
他的推断没有错,贞军在巩城只留守了一千来人,不过这一千来人都是贞军中的jing锐之士,他们也给前来进攻的川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于姓的川将以一走一过之间就能把巩城拿下,结果只有一千多人驻守的巩城,川军竟然发起两次猛攻都未能拿下来,反而损兵折将不少。
见状,于姓的川将也慌了,不知道这小小的巩城里到底驻扎了多少叛军,急忙令人给前去追敌的陈丽华传报,请他抽调兵力,增援巩城这边。
接到传报后,陈丽华无奈,只得又分出一支兵团,令其携带上大型的攻城器械,援助巩城那边的己方攻城军。
得到这支兵团的援助,加上他们又带来了不少的大型攻城器械,川军终于攻破巩城的城防。
巩城被破后,残存的贞军也不与川军死战到底,将士们纷纷扔掉武器,脱掉身上的盔甲和军装,逃入城内,混于百姓当中。
叛军是贞人,城中的百姓也是贞人,冲入城内的川军要想把叛军从百姓里挑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如果是别国遇到这种情况,主将二话不说就得下令屠城了,但川军不会这么做,一向自诩文明高贵的川军也从来不屑使用这种血腥的手段。
占领巩城之后,于姓的主将只是下令张贴告示,一是安民,二是悬赏,只要百姓们肯举报叛军的藏匿之地,川军会给予重赏。
重赏之下也未必就有勇夫,贞人便是如此。帮着叛军隐藏起来,躲避川军的追捕,这些都是百姓们自愿的,即便川军用重金悬赏,也无一人肯出卖叛军。
贞人百姓不肯出卖叛军,川军倒也没太在意,毕竟逃掉的叛军也就几百人,不足虑。而后,于姓川将向陈丽华传送捷报,并询问他己方用不用赶过去与他汇合。
陈丽华回书的很快,令他率三个兵团留守巩城。可以说巩城是白南郡的门户,只要把巩城占住了,川军主力便可以在白南郡境内横冲直撞,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巩城的安全,也就等于保证了川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
到目前止,陈丽华做出的这一系列决定都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很快,他便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
白南郡是贞西三郡中最大的一郡,地大,城镇多,川军深入得快,但兵力分散得也快,一路上川军对所攻占的城镇都要分兵驻守,东面分一批,西面分一波,当川军深入到白南郡最西面的白杨县时,原二十五万众的大军只剩下了十多万人。
可以从川军进入白南郡算起一直到现在,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交战,但主战兵力却在无形中减员了一大半,而且还不是因死伤而减员,是于自身的分兵才造成的减员。
这正是川军作战的一个习惯。川军一向讲究攻占一地、巩固一地,要巩固地方,就必须得驻军留守。陈丽华是川军正统的将帅,此时他做出的决策也正是川军的一向习惯。
这时便体现出了陈丽华中规中矩,不懂变通的缺点,攻占一地巩固一地的方针策略不能说有错,但是需要视情况而定,就目前来看,这是川军进入白南郡后最大的败笔。
当然,陈丽华之所以这么做他也是有底气的,即便川军的主战兵力只剩下十多万人,可是对叛军仍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且他以及下面的川将们还都有个误判,川军分兵攻占各城镇的时候,都有遇到驻守叛军的顽强抵抗,说明叛军也是分兵驻守白南郡全境的,己方一路攻占这么多城镇,所消灭的叛军也肯定不在少数,依照叛军有八万兵力判断的话,现在的叛军兵力充其量有五万左右。
十多万对阵五万,几乎是三倍于敌,取胜毫无悬念。
自川军主力顺利挺入白杨县,川军将士们变得更加轻松,按照这一路推进的速度来看,几方在半个月内便可以攻占白杨县全境,彻底扫平叛军,到那时,朝廷增派的援军还在半路上呢,歼灭叛军的功劳将全部记在他们的头上。
十一军团的军团长高鹏、十六军团的军团长冯玉、十七军团的军团长柴松已纷纷向陈丽华进见,赶快绘制叛军头目李舒的头像,张贴到各处,以防李舒潜逃。